1967年,毛主席的警卫员李连庆回乡探亲金融加杠杆,村民却纷纷嘲笑他∶可千万别像他一样,参兵17年还只是炊事员。李连庆默默不语,多年后村民们都后悔说这样的话。
自李连庆出生,父亲便去世了,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,母亲给了他全部温暖,他也懂事地早早打小工为母亲减负,家务也都主动承担,乡亲们都羡慕他母亲有个贴心勤快的好儿子。
李连庆20岁那年 母子俩却面临着分别。1951年,政府号召参加了北上的志愿军,保家卫国。身为热血男儿,李连庆希望能参与其中,杀敌报国。母亲虽万般不舍,还是为他收拾行囊,叮嘱他好好干、别担心家里、保护好自己。
带着母亲嘱托,李连庆踏上征程,这一走就是17年。
李连庆最初加入志愿军时,是想成为一名战士,上阵杀敌,可惜事与愿违,他竟然因为厨艺被首长看重,被分到了炊事班。
最初,李连庆心里不服,他向往的是上阵杀敌,而非像这样当炊事兵。他去找班长理论,被教育当兵不论在什么岗位都是在保家卫国,岗位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。李连庆听后又给自己做了许久的心理建设,最终坦然接受了这份工作,安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。
时间推移,李连庆到了临近退役的年纪,想不到,这时的他却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∶他竟然有机会他毛主席的身边成为一名警卫员,每天贴身照顾毛主席。
这对于李连庆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,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接触到毛主席这样的伟人。他心里激动不已,同时又觉得紧张,担心这份工作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。
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那天,李连庆紧张到了极点,看着毛主席站在他身边,简直吓得大气都不敢出。
毛主席见状,微笑着想要缓解他的紧张情绪,与他亲切地交谈了一番。毛主席的话语就像温暖的春风轻轻拂面,一下子缓解了李连庆内心的担心害怕。他的举止变得自然起来,也不再畏手畏脚。
短短两三年的时光,李连庆在毛主席身边耳濡目染,觉得自己在思想和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神速。他深知,能有幸跟在伟人的身边聆听教导,实在是自己莫大的福分,这份幸运让他对毛主席总是心怀感恩。也正因如此,他始终把毛主席的安危放在心头第一位,在执行任务时高度紧张、全神贯注,以至于有时候连毛主席都笑着打趣他,说他工作的时候过于紧张了,要适当放松些。
1967年,在与毛主席的一次闲聊中,李连庆谈到了自己远在老家的母亲。听说他自从参军以来已经17年未能回家看看母亲,毛主席当即批准他返乡看看,好好照顾母亲,也缓解她对儿子的思念之情。
李连庆欣喜若狂,对毛主席感激涕零。他赶紧收拾行囊,舟车劳顿许久,终于回到了阔别17年之久的故乡。
回到村里后,不少乡亲都发现了他的身影。这么多年过去,大家依然记得他。乡亲们纷纷围上来,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他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情况。
出于对工作的保密原则,李连庆只说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名堂,不过是个炊事员。乡亲们听后,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,撇了撇嘴,便接二连三地离开了,甚至有人还小声嘀咕着教育自己的孩子,叮嘱他们要好好读书,争取出人头地,可千万别像连庆叔一样,参兵这么多年还只是个厨子。
李连庆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,与毛主席相伴的这几年,他早就深受毛主席的影响,有了一颗大心脏。更何况,重新见到母亲的欣喜已经冲淡了其他一切,母子俩相对垂泪,紧紧相拥,怎么也诉说不尽这些年的思念。不过,即使对自己的母亲,李连庆仍坚持保密,只说自己是个普通的炊事员。
这次假期只有几天时间,李连庆匆匆回来,又匆匆离开。相比上一次离家,他的心中少了对未来的迷茫,多了对工作的坚定。之后的日子里,他一直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,直至毛主席与世长辞。
毛主席逝世后,李连庆悲痛不已,毛主席对他来说不仅是领导,更是指点他人生的恩师。他用了很久才鼓励自己走出主席逝世的阴霾。并在不久后回到了家乡,投身基层建设。
他在村子里办起了养殖公司,承包土地,承包鱼塘,还帮助村民进行精神文化建设,用自己参军十几年以及在毛主席身边几年学到的知识造福家乡,村民们把这些都看在眼里,也对此感动不已,同时也对当年轻视他感到万分后悔。不过李连庆从未把这些放在心上,他只是坚定地做着自己的事,无问西东,无愧于心。
参考资料∶
[1] “中南海保镖”回乡当起“牛司令”.西江网 [引用日期2017-03-05]
[2] 李连庆:“中南海保镖”回乡当起“牛司令”.中国文明网 [引用日期2017-03-05]金融加杠杆